金融海嘯後,歐美兩大「病患」,命運大不同。美國大病初癒、快速再起,歐盟卻像染上了藥石罔效的慢性重病,拖了四年,終見起色。

 

現在,我們不必再對歐元區經濟局勢,感到恐慌,」十二月初,歐洲央行年度最後一次決策會議上,總裁德拉吉的話,對「悶」了多年的歐洲而言,有如「歷史宣言」般地鏗鏘有力。

因為,隨著二○一四年的來臨,歐盟各國和歐元區,終於有望告別成立以來最長的經濟衰退,正式迎來久違的經濟復甦。

二○一三年第二季起,歐元區經濟連續三季正成長,雖然只有○.一%到○.三%的微幅成長,卻已走出歐債危機爆發以來,連續十八個月經濟衰退的「黑暗期」,就連病情沈重的西班牙,第三季也出現○.一%的成長,終結連續八季的衰退。

展望二○一四,IMF更樂觀預期,歐元區的經濟成長率有望「保一」。歐元區終於出現復甦跡象,箇中關鍵是,歐洲央行自一一年底起,總額高達一兆歐元、連續兩輪類似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。

 

 

印鈔票 歐洲接棒

與聯準會每月「定期定額」,直接購買美國公債不同的是,歐洲版的量化寬鬆,是提供超低利、長天期的貸款給銀行,讓它們有錢買政府公債和貸款給企業。

同樣一帖藥方,在美國快速見效,為何在歐盟,卻拖了超過一年之久,直到最近才有療效?重量級研究機構Markit歐洲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接受專訪指出,原因出在歐洲央行沒有權力管銀行如何用錢。

因此,量化寬鬆釋出的錢,有些國家銀行只顧拿來錢滾錢(投資股匯或拆借其他金融機構),獨善其身,鮮少真正透過企業放款,投入實體經濟。

但轉變的契機,如今已經出現。

 

歐洲議會在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的積極遊說奔走下,終於通過了「歐洲銀行聯盟」的初步規劃,正式授權歐洲央行,監管歐元區十七個國家的六千家銀行,確保各銀行將來自歐洲央行的低利貸款,投入實體經濟,甚至能透過金檢,決定歐洲六千家銀行的生死。

有了這劃時代的結構性改變,德拉吉趁勢大玩「胡蘿蔔與棍子」的兩手策略。

德拉吉一方面放出風聲,指第三輪量化寬鬆隨時可能出手,增加市場信心;他另一方面多次強調,未來央行將嚴格檢查歐洲各銀行是否有效運用資金,投入經濟活動(而非炒作資產)。

德拉吉的策略,看來已有初步成效。根據歐洲央行最新調查,二○一三年第四季,歐元區銀行,可望自○九年金融海嘯以來,出現睽違整整十九季的企業放款正成長。

銀行不再緊縮銀根,也讓歐洲企業恢復失落已久的信心。

根據Markit調查,歐元區各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,截至一二年十一月底為止,連續三個月高於五○,代表歐元區各國的企業,已慢慢開始增加生產與投資。

失落多年的歐洲,終於在二○一三年底,在以「不計一切代價拯救歐元」名言聞名全球的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運籌帷幄,和歐洲議會的全力支持下,透過根本性地改革金融體系,露出一線復甦曙光。

 

二○一四大選年 政治變數高

但展望二○一四,歐元區和歐盟,面臨的最大不確定因素,卻也正是來自賦與德拉吉改革歐洲金融權力的後盾,歐盟最高權力機構之一:歐洲議會。

自歐盟成立以來,每五年選舉一次的歐洲議會,各國按比例,由選民選出代表,權力與歐盟各會員國領導人組成的「歐盟理事會」不相上下,更有權直接監督、修改歐洲央行相關法令。
 

歐洲議會一四年五月即將全面改選,誰也說不準,如今幫助歐洲逐漸走上復甦軌道的銀行聯盟、量化寬鬆等關鍵政策,會不會因歐洲各國政治氣氛的改變,被選出的新代表全盤否決,一切因此要重新來過。

歐洲各國暗潮洶湧,傾向獨善其身、反對外來移民、甚至「仇恨」歐盟的右派勢力,很可能在這次大選中抬頭,大量進入歐洲議會,成為歐盟重大決策的「破壞者」。

「歐洲復甦最大的風險,向來是政客與政治,如今尤其如此,」《經濟學人》直言。

最近,歐洲議會才剛在法國通過「台歐盟經貿關係案」,將加強歐盟和台灣的投資保障,以及貿易自由化談判,是台歐貿易的一個里程碑。伴隨著歐洲緩步復甦,佔台灣出口總額近一成的第四大貿易伙伴歐盟,近來(截至二○一三年十一月底止)也難得出現,連續五個月的出口金額正成長。

歐盟局勢,對於台灣是否能夠突破「悶經濟」,動見觀瞻,值得密切關注。

 

 

文章來源: 天下雜誌 538期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;jsessionid=BFAA812142E5C2B30FC5E6B0FA2C7E16.node102?id=5054827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xis Consul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